需要完成资料审核且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布图集哦!

去认证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2022-01-07 16:49:03

山根之花乡村振兴景观设计建筑设计

项目名称:山根之花
项目地点:浙江省温州市山根村
项目类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客户:浙江云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状态:建成
设计公司:SpActrum/谱观建筑
主创设计师:潘岩
设计团队:潘岩、李真、唐一萌、陈俊友
设计时间:2019-2020
完成时间:2020
总建筑面积:120 平方米
施工图及施工承建:浙江云涧
材料:喷射混凝土砌块、回收手工制青砖、蛎壳灰涂料、玻璃、钢
摄影师:朱迪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缘起:乡村到城市功能区的转化
山根村在温州南部茶山一带,位于市区南部边缘,距离市中心仅十余公⾥。2017年初,SpActrum团队第一次来到这个地⽅。彼时,村民已经为了整村的重新规划和改造,而准备整体迁移到场地北部的高层建筑新村之中。这个几近空置的山脚下的小村,许多屋舍已经破败,但代表浙南“侨村”历史的从清代到90年代各个不同时代的民居遗留建筑在政府和开发商的策动下得以整村的风貌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甚为可贵。

SpActrum参与进⾏整治规划和改造并在2018年形成了规划方案。这个方案中,基本恢复了被多年的私搭乱建逐渐模糊的河北岸以平行河岸的三条街为基本骨架,南岸与村后山势结合形成组团的基本格局。对于遗存的⽼建筑,建筑师持更原生态的态度,主张最少的⼲预原有建筑,甚⾄保留某些 “废墟”。建筑师认为“废墟”的状态恰恰是具有意味的,它应该⽆偏见的被视作场地的⼀种重要特质。另一个规划阶段提出的建筑策略是对于现有建筑按照结构的坚固程度、美学价值综合评价,拆除以后,插入新建筑。 而新建筑将使⽤当代的建造⽅式和⻛格,为这个乡村构筑物的集合体添加属于今天的遗留物。
基于这样的方案,四类现存建筑的典型案例都基本得到保留,代表了乡村建筑在不同时代以某种原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模式。它们分别是:⼀,清末的⽊构架古建筑,在当地居⺠民与外国交流密切的浙南地区糅合了了巴洛克⻛格的影响;⼆,上世纪30年代民国以后流⾏的空心砖柱与本地红色花岩⽯梁为主,再结合⽊构架的浙南上世纪中页常见风格;三,上世纪后半期的乡村砖混建筑,他们在⽐例上留有明显的苏俄舶来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痕迹,结合了乡村常见材料和中国的建筑的装饰母题; 四,改革开放之后满⾜更个⼈化欲望的建筑物,其中⼀些是当时归国华侨委托外国建筑师的作品。

这样的规划⽅案反映了政府、开发商、建筑师的一个共识:多种风格的建筑的保留是对于乡村历史的基本尊重,⽆需拟古或者将建筑统⼀到某个特定年代风格。这在当代由政府主导的⽂旅改造项目中⽆疑是一个具有进步精神的认识。这个项目是对于乡村的操作,但已经成为某种城市化行为,与常规意义上的乡建具有本质的不同,在SpActrum的规划下,山根村将成为一个古今并存、艺术与乡韵融合的综合文旅区。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回归:混沌的复兴
设计⽅完成山根的规划方案后离场了,后期具体的建筑和景观的实施他们并未介入。当他们再度来到现场时,发现这片场地的⼀些珍贵的特质过度的损失了。保留浙南民居百年类别丰富性的宏愿基本得以实现的同时,原来村⼦的魅⼒很⼤程度上来⾃自发、时间堆积、⽣活沉淀形成的含混不清和自然发⽣,换句话说,就是那一点点“脏”和“野”,随着施工中更常规和普通的处理,变得过于干净整洁了。另一方面,原计划中几个关键地点的新建筑的精细化设计,和其原设想时空穿越的体验流,在后来的实施中都由于实施技术手段和投入的限制⽽未能实现。

正在这时,山根桥头的一块空地在拆除原有建筑后暴露出来,甲方邀请SpActrum再为山根设计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小品建筑,一个乡村的集合点,建筑师抓住这个机会以实践表明了⾃己的态度,为这样的问题提出了⼀个创造性的参照。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对于多数浙江村庄,村头、桥头都是具有鲜明特征的记忆点。桥不仅具有交通意义,联结河的两岸。它们更具有社会性意义,是村庄⾥少见的视觉⾛廊,建⽴了对于村庄整体视觉形象的认识场所。⼭根中心桥也正是这样的认识节点。桥北岸是⼏座保存最为完整的⼗九世纪的乡村大屋,南岸正对两个组团的分界点,西侧组团部分拆除后产⽣了一个较大的空地,正对桥头,背靠渐渐⾼起的石山。⾯对山根那始终难忘的蕨类丛⽣生的破旧庭院,耿耿于怀于简单框架下⽣命力的迸发和⼊侵。SpActrum构想了“山根之花”,并将这座无法定义的构筑物献给山根。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立于桥头的空地,是个具有开放性的⼩品建筑,一个乡村的集合点。在创作“山根之花”时,数码化的设计思路⾸先被⽤来寻找与场地整体势态的联系。这⾥被设想为⼀个连接的关节,⾸先在地⾯高度承接桥头,之后抬⾼到地⾯⼀层以上,形成对桥头观望的平台,这个平台同时可以与组团现存建筑相连接。螺旋上升的沿双轨道旋转的形体可以用来完成这样的⾏为,更进⼀步为形体寻找结构上的支撑,继续向上旋转,并将双轨道设置为外边界和内边界两条轨道。最终得到的是一个复杂曲⾯面形成的旋转体,这个旋转体外侧从地⾯升起,形成平台后继续升⾼为⾐领⼀样的外廓, 另⼀侧形成收拢的盘旋体。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在可建造形体形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这个非常规的几何形体在建造时如何在空间中定位放样成为一个挑战,SpActrum团队采用了平面坐标与角度高程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形成一个文件,为施工方的施工图设计深化和现场形体定位提供依据,将地面定位扩展为空间定位,再建立空间点之间的联系,完成空间放样。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这个模型并非直接实施的建筑体量。在乡村建筑的背景下,建筑师以前面一年多时间对于当地建造性积累的经验,对于建造的技术层级做出了判断,同时认识到,建筑师在此情况下应该不会深⼊设计到结构细节, 这⼀部分⼯作会由施⼯⽅进⾏,建筑师只能控制⼀个相对精确的体量方案。所以接下来是主动的简化,这种简化并非减损,⽽是再一次的创造。将复杂的⼏何形体归结为⼀系列三⻆形和四边形。最终的形体具有比之前曲面更明确的指向,同时这种形体组合不是常规的平⾯构思的塑形路径所能够设想的。
以这种⽅式,⼀种新的形式语⾔被创造出来。这也是SpActrum对于建筑形式的一种认识: 新的建筑形态往往来源于形式所需要回应的问题,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这种问题进⾏编码,来源于产⽣形式生成的过程,⽽并不来⾃某种直接的雕塑过程。设计经常意味着设计这样的⽣成过程。在将复杂曲面平面化的过程中,对于⾏为、结构等建筑学议题的判读起到了指向性的作⽤。这时⼀个重要的工作是提供可用场所,同时保持不被定义的含混感。建筑的构件取得了多义性和含混性。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另⼀方面,为空间匹配正常使用需要的楼梯、栏杆、 砌体、内部涂装等。整个建筑体尽可能的使用了当地的、有机的材料。扶手部分,设计以十分工业化的螺纹钢来进行塑造。⽽最为有趣的是,受浙江传统牡蛎墙和蛎灰涂刷⼯艺启发,将内部空间以粗粝的灰浆塑造成了特殊的室内表⾯效果。
内部的倒锥体作为支撑整个平台的结构物,同时开向天空,将⾬水引⼊内部,在倒锥体底部汇合成一个池塘,与外部的⽣态池相连。这汇聚在整个内壁的⾬水滋养了内壁留槽里的蕨类植物。这样, 内部与外部、景观与建筑的边界消解了。进⼀步制造了定义之间犬牙交错的是椎体的一分为二,两个半锥之间错开光缝,将室内最暗处引⼊自然的光亮。

山根之花致敬生命、致敬⾃然、致敬建筑中难以名状的⼼理需求和⾏为方式。再过几年,当藤蔓爬满砖墙,当蕨类占据了倒锥体的整个内壁,浮萍和菖蒲长满池塘;当人们习惯夏日的午后在这里的台阶上坐着看日落,在平台下呷着一口咖啡,建筑师会欣慰曾经在这里撒了一点儿野,帮助混沌的力量回来。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北立面图纸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东立面图纸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南立面图纸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剖面图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建造的空间定位点位图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计算机生成的连续螺旋面被转化成为一系列在乡村建造中可实现的连续折面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一层平面图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总平面图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SpActrum/谱观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独立建筑设计事务所,于2012年创立于英国伦敦,2016年在北京设立办公室,2021年成立上海创作中心。SpActrum的创始人分别毕业于UCL和AA School,具有世界顶级建筑事务所的长期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艺术与学术背景。事务所在潘岩、李真、唐一萌三位合伙人领导下,通过大量的建筑实践,一步步切入中国社会变化的核心地带,在当下剧烈的城市化进程中建立探索建筑学未来的实践样本。

事务所的主旨是以负责任的实践推动建筑学的发展,建立与社会、人文、科技、城市相匹配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建筑学,并以此解放和拓展人的心灵。在建立前瞻性方面,SpActrum从学术、社会观察、行业认知多个角度,回归到以人的自由状态为核心,结合国内国外的多重经验与实践方法,拥有深入骨髓的洞察时代的专业眼光。在设计实践中,SpActrum具有将观察通过系统性的思考和设计方法转化为设计内容的专业能力。在设计的实施方面,SpActrum具有以卓越的总体性思维统合各个专业设计方,并与最优秀的前沿加工方从根底革新和推动新设计落位的能力与经验。

SpActrum团队深耕高端室内、酒店休闲、城市公共建筑、都市有机更新,城市规划、文旅策划等社会变革深入而巨大的领域,并获得了国内外的行业、专业认可,被媒体广泛报道。SpActrum的建筑、室内、城市设计作品屡获国际最高级别设计大奖,包括美国建筑师学会AIA Shanghai Beijing Design Awards最高奖Honor Award、美国国际设计大奖IDA多项金奖及银奖,“亚洲设计大奖”The Asia Design Prize最高荣誉大奖(Grand Prize),意大利 A’Design Award金奖,UDAD大奖、IPA地产五星奖、IAA大奖、40 Under 40大奖等,并荣登New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2021封面。

山根之花-潘岩设计案例

主创建筑师 - 潘岩
SpActrum / 谱观建筑
联合创始人、主持设计师;
建筑师、室内设计师

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学院建筑学硕士,师从英国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建筑电讯派”创始人物彼得·库克(Peter Cook)爵士。于2004年在伦敦福斯特事务所开始建筑实践之后,曾在英国和澳洲的世界著名事务所担任重要工作。历任英国伦敦福斯特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 设计师, KPF事务所领衔设计师、项目经理、RTKL事务所主管。

广泛参与从私宅到酒店,从机场到城市设计的各种不同尺度、不同性质的项目。之后与合作伙伴一起创立SpActrum/谱观建筑,提出了“离散性的建筑学”等批判性实践的主张,并赋予行动。

0

留言(0)
潘岩
北京

SpActrum 联合创始人、主持设计师

个人介绍
建筑学学士,伦敦大学UCL巴特莱特学院建筑学硕士,师从英国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建筑电讯派”创始人物彼得·库克(Peter Cook)爵士。于2004年在伦敦福斯特事务所开始建筑实践之后,曾在英国和澳洲的世界著名事务所担任重要工作。历任英国伦敦福斯特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 设计师, KPF事务所领衔设计师、项目经理、RTKL事务所主管。广泛参与从私宅到酒店,从机场到城市设计的各种不同尺度、不同性质的项目。之后加盟英国拉塞事务所,作为亚洲区总监继续建筑实践。设计作品包括丽思卡尔顿集团全球首家嘉配乐酒店,瑞士历史豪华酒店Dolder Grand改造加建。

2012年,他与合作伙伴在伦敦一起创立SpActrum, 提出了在设计、艺术领域进行批判性实践的主张,并赋予行动。在欧洲及澳洲工作12年后,于2016年回到中国进行实践。与当今中国在时尚、当代艺术、旅游地产等领域最具开拓性的一批业主进行非常密切的合作,在中国现阶段的项目包括城市更新、度假小镇的整体设计、高端度假酒店、艺术区开发项目设计、大型公共建筑、公共城市空间的设计以及时尚秀场、买手店设计项目等。作品发表在《Domus China》、《UED》、《室内设计师》、worldarchitecturenews.com 等多个最富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上,当选40under40优秀设计师。并作为主持设计师领导事务所的设计工作获得多项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大奖,并获得国际媒体广泛报道。
 
除实践之外,他也曾为建筑展览担任策展人,在多个权威媒体平台多有出版、著述,中建工出版社为其出版了编辑著作《伦敦开题》,受邀为《AC建筑创作》扎哈·哈迪德纪念专刊全球六位撰稿人之一撰写专题纪念学术论文,为《城市中国》杂志撰写梳理伦敦当代建筑史的文章。受邀在2017年米兰国际家具上海展与意大利Domusweb内容主编对谈,于伦敦AA School,东南大学、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建筑学府多有讲座,并受聘为未来商习院导师。
擅长专业
  • 家装设计
  • 建筑设计
  • 酒店设计
  • 公共空间设计
案例(2)全部
留言互动
昵称
留言
提交留言>